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1   上小學的時候,成績還不錯,同班里有位“競爭小對手”,在那個放個屁都能雞犬相聞的小小村落里,我們倆一時瑜亮,要么他第一我第二,要么我第一他第二。   打小就是個偽君子,走謙虛內斂的高冷路線;那廝恰好相反,鼓吹驕傲使人進步,飛揚跋扈,得了個小紅花都能游行三天。   某次期中考試,他坐我旁邊,深知我這人小心眼,經不住激,便使出各種心理戰術,諷刺挖苦加挑釁,氣得我差點沒噴出老血。   答題進行過半的時候,我的旁光提示:您身邊的那個小賤人真正打小抄。(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掃了一眼:真的在抄啊……那速度,那敏捷度,那隱蔽程度,我想問候他全家!   我也想抄。一來天生缺乏作弊技能包,二來我不敢。   猶豫了半個小時要不要啟動“告老師”必殺技,總覺得打小報告跟打小抄一樣惡心,最終作罷,結果卷子沒寫完。   發榜的那個午后,天雷滾滾,夏雨雪,淪落到第四名的我眼睜睜看著篡奪第一名皇位的他,心里比竇娥還冤,真想與君絕。   “你小子是抄的。”(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有證據嗎?抄也比你考得高。”   “我揭發你就廢了。”   “不好意思,第四的舉報第一的,誰信啊?況且我本身就是前五的實力,再考一遍也沒破綻。”   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不能告老師,就只能回家告我媽了。   “媽!他,他照抄!我還舉報不了……”   “那就給他點顏色瞧瞧,下次咱們在不抄的情況下也考得比他高!”   母親的雞血打的有點脫離實際了。數學加語文,滿分兩百,這小子在抄襲的情況下可以拿到198,作文扣那兩分是必扣的,即便我血槽加滿,也頂多是一平手。   每當想起那段頭懸梁錐刺股的彎道超越經歷,我都壓抑不住狂喜,所以我已經控制不住要直接把故事的結局先倒出來了:期末考試,我拿了雙百。   班主任老師的話套用今天的網絡流行語就是:你的作文讓我看得藍瘦香菇,多給兩分不怕你驕傲,恭喜你騷年,村小學建校七年來第一個滿點。   這世界上哪有什么天賜的平等,趁著別人氣的要死的時候,你不耽誤功夫,用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你就是牛逼;揣著魔的欲望立著佛的招牌,最后被小妖秒殺也是活該,因為你壞事沒膽做,好事沒能力做,不會干別的,只會抱怨。   2   我認識兩位大號博主,都是姑娘,一個素顏比另一個美顏好看,一個坦誠講,長得比較平凡。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先天是不平等的。   長得好看那個,雖然好色的我也蠻喜歡,但客觀地講,文筆那叫一個水啊,后來實在寫不下去,簡單粗暴,沒事兒就曬自己的清涼照片,一年粉絲近百萬。   長得平凡那個呢,并不像童話故事里那樣才華橫溢,其實她天賦也一般,但比較有商業頭腦,自己建個平臺,花錢向寫手約稿,約的稿子都是掐準了受眾心理和傳播規律的商業性文章,磕磕絆絆搞了近四年,如今粉絲也破了百萬。   這世上總有強人,沒等著老天爺給賞給他們“平等”的入場券,自己先實現了“手動公平”,爭氣又痛快,手動點贊。   說起在網上寫東西,還有一事值得一聊。   前兩天一位讀者朋友跟我講,說他自己也寫文章,但懷才不遇,沒人看,聽得出他是情緒壓抑很久了,還跟我舉了個例子:現在這環境太浮躁,用心寫的人反倒吃虧,如果蘇軾活到今天,寫一首詩發出去,得到的受歡迎程度可能還沒一段子手高,真他娘不平等。   他說的不平等我知道,這種事常有,在那一方巴掌見大的手機屏幕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點擊率肯定沒有《驚!爆!無億煩撒尿的時候竟做出過這種事……》的點擊率高。   但從個體發展的角度講,環境的優劣并沒有你看到的那么重要,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有韌度的,你真以為蘇軾活到今天會因為一時的委屈而放棄文字理想嗎。   豁達如他,定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不會被埋沒的,因為有一天,你會看到堅強的他瀟灑地寫下這樣一個標題——《刷爆朋友圈的中秋節最佳祝詞!讀到最后一句我哭了……》然后正文里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水調歌頭,換湯不換藥。   有志氣的人心里有一萬種方法通往羅馬,他可不在乎自己是打飛機,還是一路小跑。   3   在某一線大城市打拼的朋友劉得華向我吐槽:有點撐不下去了,這里的競爭對手個頂個是人民幣玩家,你加班加到吐血,他爹給他留套房,你三年升職了半級,他爹給他留套房,你鼓吹奮斗的意義,他爹給他留套房,你說你是雞窩里飛出的金鳳凰,他爹給他留套房……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真心受不了自己干一輩子就為了跟富二代喝杯手磨的咖啡,等功成名就自己都禿頂了,沒勁。   我想也是,劉得華再怎么拼,也干不過留套房啊。   劉得華問我,你也是窮苦出身,肯定也質疑過努力的意義,你覺得老天不公的時候是怎么熬下去的?   這話我倒是有得講:我常常會想想那樣的畫面,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七八歲的女兒跑過來,臉按在我的啤酒肚上,張手抓著我沒剩幾根的秀發喊爸爸。我眼前的這個生命的延續,從小就不用體會到家境貧寒的不公,人格完整,心里沒有一點坑。她穿的衣服是洗七十多遍也不會掉色的正經貨,在幼兒園被同學欺負,可以鼓著腮幫子喊:兔崽子你知道我爸是誰么。她在我小小的書房中長大,不會被任何人挑剔“原生家庭不好”,當別人說她的爺爺是個農民沒文化,她可以回敬一句,我爺爺照樣培養出了一個碩士學位的爸。   我坐在沙發上,面試著眼前跪成七排的49位女婿,抿完一口二鍋頭,回想當初拼博成傻狗的自己,微微一笑:看來是公平的嘛,看來還是有意義噠。   4   今天文章的配圖,是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中的畫面,好像上映于……2010年。   在那之前,2007年的時候吧,姜文拍了部《太陽照常升起》,逼格追高了,觀眾說看不懂,口碑還行,票房不佳。   這要是個意氣用事的人,估計早受不了了,他會在07年的時候就咬碎了牙床,繃著青筋較勁道:天啊!我懷才不遇啊!觀眾都是俗人啊,不公平啊!   然后,要么放棄,要么斗氣:你們不是不接受么,好,老子以后每部都拍你們看不懂的,老子就是高雅!   但人家沒有,被譽為直男癌鼻祖的老姜,也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轉手就拍了部叫坐又叫好的商業色彩濃重的喜劇片《讓子彈飛》。   你覺得他沉淪了?背離自我了?繳槍妥協了?   也不是啊。《子彈飛》后,又來了部自我陶醉、個人風格濃厚的《一步之遙》,更何況,刨除《子彈飛》中的各種象征隱喻手法不談,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它的配樂幾乎全部來自于上一部的《太陽照常升起》,不被理解人家也不自殺,也沒沖著觀眾喊著要公平,這回再看一看配圖中的臺詞——好樣的都用行動說話。   這個世界的不公正不合理多如牛毛,但哪個走到今天的強人胸懷不是被委屈撐大?   “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出自于《美國獨立宣言》,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哭聲與抱怨堆出來的,你可知道,為了在那張泛黃的紙上寫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多少懷揣夢想的人堅持了近十年的搏殺。 +10我喜歡

【小說】​紫氣微揚/古塔之音   紫氣微揚     01         陽光明媚的四月,王育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連云港。 王育這次回家,一是因為母親生病,二是因為歌舞團團長給他下達的任務,要求他創作一首與印度有關的協奏曲。王育思考許久,毫無頭緒。正好接到家中電話,說母親病重,于是他決定先回家探望母親,再在大圣湖邊尋找靈感。 王育的家就在花果山腳下,大圣湖的南邊。站在自家二樓的窗前,王育就能欣賞到一湖春水,還有對面遙遙相對的海清寺。寺內的古塔—阿育王塔,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千年不變。 王育記得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去海清寺玩耍。大家在塔內爬上爬下,高聲喊叫,惟有王育不知是從小體弱的緣故,還是與佛有緣,他只安靜地觀看,不喊不叫,也不摸爬滾打。有時候,他在佛前一站就是好久。在別的孩子眼中,那些佛像都是泥塑的,是“死”的,可在王育的眼中,這些佛像都是“活”的,神秘而靈動,仿佛時刻在與他交流,傾聽他的訴說。別的孩子問他在干嘛?他只是愣愣的,什么也不說。  小伙伴們嘲笑他:“哈哈,他就是個傻子!”。 “不,他就是個和尚,我媽媽說他是和尚轉世……” 王育也曾問過母親,他真的是和尚嗎?母親輕輕地摸著他的頭說:“你從小就體弱多病,所以拜昌仁大師為師,也算是半個和尚吧。”  小時候的王育,平時看著傻傻的,可是學習卻一點也不含糊。不僅如此,他對音樂也非常有悟性,可謂無師自通。那年趕廟會,母親知道他喜歡音樂,花了五元錢,給他買了一支竹笛,王育欣喜若狂、愛不釋手。 自從以后,每到晚上,別的孩子都去“躲貓貓”了,只有他一個人獨坐湖邊,輕輕地吹著自己喜歡的歌謠。有時候吹著吹著,仿佛有一個樂隊在和著他,樂聲清越,平和,似一縷春風,又似一湖秋水,給人帶來無限的快意。 后來,他漸漸長大。不僅人長得帥,而且文采飛揚,有些“鶴立雞群”了。他的作文寫的那叫一個棒,小小年紀,寫出來的文章極富哲理,令人嘆服。可就在他要高考的那年,因為一場意外,父親離開了人世。本來家庭負擔就重,這下,剩下母親一個人,怎么能夠承擔呢?王育心中痛苦不堪,既為失去父親,也為自己的前途。 一天晚上,王育獨自坐在湖邊,默默地拿起笛子,隨心吹奏起來。 笛聲低沉,緩慢,似低訴,似哭泣。無言的悲戚從笛聲中透出,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就連湖水仿佛也被感染了,靜靜地沒有一絲波瀾。 突然,一陣琴聲從對面飄來,融入了他的笛聲:“頓嗯——頓嗯——頓……”。 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音符,但它所表達的內容卻勝過千言萬語。有憂傷,有纏綿,也有希望。王育一動不動地坐著,琴聲仿佛有一種魔力,穿透他的五臟六腑,注入他的靈魂之中…… 笛聲凝滯了。直到琴聲悠揚,如春風拂水,在他的心湖中泛起層層漣漪——他不覺心馳神往起來,再次橫笛,將自己的笛音融入其中,與琴聲相互纏繞著,訴說著,仿佛正在演繹著一場生命中的悲歡離合,一場生死愛戀。 那動人心魄的聲音,久久回蕩在湖面之上…… 一曲終了,余音不絕。 許久,王育才清醒過來。他抬頭四下尋找,卻見湖水悄悄,岸邊寂靜無人,任憑他的目光穿過黑暗,穿越湖水,卻怎么也找尋不到彈琴人的影蹤——或許,這美麗的月色下根本就沒有什么琴聲。 那年高考,王育放棄了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機會,進入一所中等師范學院音樂系就讀。在音樂學院,王育憑借那天晚上的靈感,創作了笛子獨奏曲《無言的哭泣》。在一次學校的匯報演出中,王育因為這首曲子,被省歌舞劇團看中,破格進入省歌舞劇團,成為一名專職的笛子演奏員。 現在,他是省歌舞劇團首席笛子演奏員兼作曲。     02         回到家中的王育,除了陪伴病中的母親,就是翻閱有關印度音樂方面的資料,或者去大圣湖邊散步,尋找創作的靈感。 現在的大圣湖,相較小時候漂亮許多。修整過的堤岸上鮮花盛開,草木青青;湖面上碧波蕩漾,野鴨成群,天空不時有鷗鳥飛過;對岸的阿育王塔依然聳立,浴日穿云,直插云霄。記得曾有詩頌贊海清寺的阿育王塔:“九級云梯攀到頂,一天星斗喜垂肩,關心海島千山雨,放眼齊州幾點煙”。 望著遠遠矗立的阿育王塔,王育感慨良多,小時候的很多事情又在腦海浮現。 記得小時候,海清寺的主持昌仁大師,常常牽著自己的手,給自己講解寺院墻壁上的佛經變故事,還有很多佛理。 王育因為和尚的事情,也曾問過昌仁大師,自己是和尚轉世嗎? 昌仁大師哈哈一笑:“一切皆是因果。” “因果,因果是什么?”王育好奇地問。 “過去為因,現在為果。現在為因,將來為果。有什么樣的修行,就有什么樣的結果,你明白嗎?” 王育懵懵懂懂地點了點頭。 昌仁大師笑著說:“現在不明白不要緊,慢慢地你就會明白的。” 小時候的一切,仿佛無形中影響著王育的一生,心存善念,禪意綿綿。 想到昌仁大師,王育心中慚愧。因為工作繁忙,每次回來匆匆,已經有好幾年沒去拜見大師了,王育決定明天就去看望昌仁大師。 第二天傍晚,王育服侍完母親躺下,由花果山停車場邊的小路,漫步向海清寺走去。 遠遠的,只見新修的海清寺四方形的回廊,白墻,紅檐,灰瓦,坐落在山光水色之中。整個院落坐北朝南,殿堂式的山門氣勢恢弘,雄偉壯觀。    王育進入“山門殿”,只見殿內的哼哈二將,手持金剛杵,銅鈴似的眼睛怒目相向,好像在怒斥他為何許久不來拜見?兩側回廊的櫥窗內,存放著許多海清寺歷代收藏的佛像與法器,精美絕倫。正對大門的阿育王塔,古樸凝重,典雅大方,九級八面,巍然聳立。 王育每次走近阿育王塔,心中總會泛起一絲漣漪,就好像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今天這種感覺格外強烈。塔下東、西、南、北的拱形卷門內,點金的佛像熠熠生輝 。西側卷門的門楣上“根深蒂固”四個大字依然清晰。 公元三世紀的阿育王在經過了奪位,擴張,瘋狂地殺戮后,幡然醒悟,一心向佛。為了將佛事發揚光大,阿育王在全世界興建了八萬四千座佛塔,奉安佛舍利,傳播佛法。海清寺的阿育王塔就是其中的一座。 王育記得小時候,他待得時間最久的地方就是這里。因為他最喜歡西側卷門內的佛主造像,特別親切,特別慈祥,彼此之間仿佛能夠交流。 王育靜靜的立在佛主前,低頭默默地祈禱:希望佛主能夠保佑母親身體康復,希望佛主保佑他盡快寫出優美的樂曲。祈禱完畢,王育習慣性地面向佛主。只見佛主盤腿坐于蓮花寶座上,神情和睦安詳,一手放在膝蓋上,一手側舉胸前,好似正在念動真言,保佑人們幸福安樂。突然,王育發現佛主的胸前,竟然有一個模糊的女子的影像,眉間一點朱砂,頗似異域風情。他眨了眨眼睛,想要看得更真切些。只見那一點朱砂,瞬間化作一柄帶血的寶劍,直向自己的胸口刺來。王育一陣眩暈,倒退了幾步。待他再睜開眼時,只見佛主慈祥的坐在那里,胸前金光閃閃,哪有什么女子影像?王育暗暗納悶,胸口似乎還在隱隱作痛,他笑著搖搖頭,然后向后面的臥佛殿走去。     03         臥佛殿內的玉佛,有蘇北第一玉臥佛之稱。 王育脫鞋,靜靜地走進臥佛殿內。只見玉佛依舊側身躺臥在榻上,左手平放腿上,右手彎曲著托住頭部,似乎正在凝神遐思,又似乎正在睡夢之中。王育點燃一炷香,躬身下拜,耳邊忽然傳來:“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卡瓦奇,卡瓦奇。” 王育抬頭四望,殿內的人們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似乎沒有人說話?他心中驚異,今天怎么老遇見怪事?卡瓦奇?卡瓦奇是什么意思? 滿懷疑慮的王育,退出臥佛殿,找了位小師傅打聽昌仁大師是否在廟中?相問之下,才知道,昌仁法師已于前年圓寂了。王育深以為憾,慚愧至極。 去而復回的小師傅,在確認王育姓名后,對王育說,現任主持請他到禪房一見。王育心中微動,也沒有多問,跟隨小和尚,向后院走去。 現任主持大師名叫昌林,正手持念珠坐在桌邊。看見王育進來,微微打量了王育一眼,就伸手示意王育坐下。然后他拿起桌上的一本簿冊,遞與王育。 “此書與你有緣,當贈與你。” 昌林大師還告訴王育,這是昌仁大師圓寂時特意交代,留給王育的。 王育一眼便認出,這正是自己當年看到的那本印度樂譜。 1975年阿育王塔重新修建,發現了地宮,并在地宮中挖出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包括“佛牙舍利”,“銀棺”,玻璃瓶(瓶內有“舍利子”若干)等等,其中就有這本印度樂譜。昌仁大師因為王育喜歡音樂,曾給他看過,只是當年王育一心想要考取北大,并沒有好好翻看。后來他雖然考取師范學院音樂系,因很少回家,也就忘記了這回事。這次團里要去印度訪問演出,團長讓他創作一首結合中印音樂元素的協奏曲,他忽然心動,想起昌仁大師給他看過的這本樂譜。本來他只希望昌仁大師能夠將樂譜借給自己看看,尋找一些創作靈感。沒想到昌仁大師已經不在了,而且臨終還交代將此書贈與自己,王育既意外又感動。 “這是寺廟的文物,我借看幾天,就歸還吧。”王育摩挲著樂譜說。 昌林大師慢聲道:“此書與你源緣不淺,佛家講究一個‘緣’字,你就不必推辭了。” “那,好吧。”王育深諳佛理,也就不再推辭。 “大師,冒昧地問一句,你知道卡瓦奇是什么意思嗎?” “卡瓦奇?我也不知道,不過好像是印度語。施主沒別的事,就請回吧。阿彌陀佛!”     04         王育告別了昌林大師,回到家中,他急切地打開樂譜翻看起來。借助度娘,王育知道前幾頁大概記錄得是古印度音樂的來源,比如:最早的頌歌是約1500年前的《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則是上古時期的歌曲集。從書中不難看出,音樂對于印度人來說,是靈魂超脫俗世并升華到精神世界的崇高藝術,在印度人心中占有非常神圣的地位。 書的后面記錄了一些古曲,其中各種樂曲的指法符號,看起來非常繁雜。王育雖然對印度音樂有所了解,但是對一些古樂器,特別是記錄古樂曲的符號,大部分都看不懂。 王育越看越苦惱,本來他想借助這本書,提升自己的創作靈感,可現在別說靈感了,連看都看不懂。他感覺自己這次創作,走進了一個死胡同,這么長時間一點進展沒有,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好在母親的病,不知道是出于他的照顧,還是看見兒子回來心情好,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這幾天已能下床走路了,這讓王育抑郁的心情多少得到了緩解。 這天晚上,王育陪母親吃過晚飯,又開始創作,剛寫了兩行,就感覺寫不下去了。他很煩躁,不禁隨手翻起桌上的那本小冊子,不想竟一下翻到了最后。他看著樂譜,忽然覺得好熟悉。仔細看去,這段樂譜竟然和他當年寫的那首《無言的哭泣》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讓王育很詫異。難道這樂譜,與當年那個神秘的彈琴人有關?繼續翻看,前面的一首樂曲,帶有明顯的歡快,印度鼓的打擊符號相當的多,這正是王育想要的元素。王育看著看著竟然哼唱起來,音樂歡快,節奏感特別的強烈,好似有無限的愛意蘊含其中。 快樂的音符在王育的頭腦中不停地閃現,瞬間的靈感,激起了他腦中休眠了的快樂記憶,就像潺潺的流水,一發不可收拾。他快速拿起筆,記錄下那些跳躍的符號,閃動的靈感…… 隨后的幾天,王育邊看樂譜,邊譜曲,傍晚就去湖邊吹奏剛寫的樂曲。有時候吹著吹著,他又跑回家,繼續創作;有時候寫著寫著,他就拿起笛子吹奏起來,就這樣王育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 這天夜晚,王育終于完成了他的笛子協奏曲《唇邊的夢》。雖然夜已經很深了,但他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拿起笛子,徑直向大圣湖走去。 夜晚的大圣湖,萬物靜謐,湖水悄悄。隔岸的阿育王塔在夜色中矗立著,仿佛一注香火,直插云霄。王育默默地站在湖邊,面對一湖春水,滿懷歡欣,情不自禁地吹奏起來。 笛聲輕輕,劃破靜謐的夜晚,是輕聲的呼喚,又似甜美的呢喃;慢慢的笛聲高亢起來,是歡欣,是愉悅,是發自內心的歡喜;緊接著,笛聲越來越歡快,越來越熱烈,王育微閉的眼前,一個絕世的美女正在扭動著柔軟的身軀,不停地旋轉、舞蹈、跳躍,眉間的朱砂忽隱忽現…… 當王育隨著節奏,張開眼睛,只見清凌凌的湖水中,一個女子正凌波起舞,那眉間的朱砂,在水中顯得更外醒目。是倒影!王育急速轉身,身后空無一人;他又急忙轉過身來,只見湖水悄悄,沒有一絲波瀾,水中的女子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從那年古琴聲飄入笛聲以后,總有一個美麗的影子,隱隱約約地出現在王育的腦海中。她含情脈脈,明眸如水,激起王育心中的那點靈犀——這也成為王育至今未婚的一大秘密,他好像一直都在等待她的出現。 現在,王育更加堅信,這一切不是幻覺,這個女子一定就是自己今生要找的人,冥冥中注定,她與自己有緣。 隨后的幾天夜里,王育一再來到大圣湖邊,希望能夠再次遇見她。可是,任憑他怎么吹奏,湖水中再也沒有出現那曼妙的身影。 母親的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團里一再來電催促,王育只好告別母親,悵然地登上回程的列車。     05         王育回到團里,給團長看了他創作的《唇邊的夢》。樂曲既有中國音樂的元素,又有印度的風格,曲調歡快,熱烈,很適合到印度拜訪演出。團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且立刻著手安排排練。 一個月后,在團長地帶領下,王育和團員們一起,踏上了去印度的飛機,直向孟買飛去。 寶萊塢歌舞團對中國歌舞團的來訪,表示了熱烈地歡迎,并做了周到的安排。 對于這次中印同臺演出,雙方都很重視。因此,在王育他們來到的第二天,印度方面就安排了中印演員一起排練。 王育這次來到印度,隱隱有種感覺,或許自己魂牽夢繞的人就在這里。 在排練現場,一個身著沙麗,有著一雙大大眼睛的印度姑娘引起了王育的注意。四目相對的瞬間,王育的心中有種莫名地激動。那眉間的朱砂,似曾相識。 晚上排練的時候,由于節目靠后,王育和許多演員坐在臺下欣賞。 第五個節目是一個獨舞,王育沒想到的是,跳舞的就是那個大眼睛姑娘。只見她身著沙麗,腳玲叮當,忽而跳躍,忽而旋轉,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異常靈動。姑娘美妙的舞姿,把王育帶進一個美妙的世界,讓王育忍不住想要和她一起旋轉,一起舞蹈…… 王育正看地入神,身邊一個印度演員,忽然用中國話對王育說:“卡瓦奇,卡瓦奇。”說著還豎起了大拇指。 “卡瓦奇!她就是卡瓦奇。”王育驚奇道。 卡瓦奇就是她,一個印度姑娘。原來,我在臥佛殿聽到竟然是她的名字。王育望著臺上不停旋轉的卡瓦奇,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還沒等王育反應過來,旁邊的印度演員緊接著說:“卡瓦奇,人漂亮,舞跳得好,而且手鼓,維那琴都非常棒!” …… 輪到王育他們演出了,那融合著中印元素的《唇邊的夢》,仿佛是一杯清純的泉水,又似一杯濃烈的紅酒,讓人陶醉,再加上印度手鼓的歡快節奏,將那種幸福的感覺,演繹得淋漓盡致,妙不可言。特別是王育的笛聲,更是清越激昂,余音不絕,引起了在座朋友們的陣陣掌聲。 坐在臺下的卡瓦奇,看著臺上盡情吹奏的王育,心中說不出的激動。不知道為什么?有一種似曾相識,有一些愛恨交織,在心中翻涌起伏,欲罷不能…… 最后印度方面,竟然要求王育擔任他們大型舞蹈《阿育王》的笛子演奏,團長一口答應,并讓王育立刻加入到他們的排練中。     06         令王育高興地是,卡瓦奇就是《阿育王》的主演。 在隨后幾天的排練中,王育據印度音樂的有關問題,經常向卡瓦奇請教。令王育沒有想到地是,卡瓦奇不僅精通音律,而且還會漢語,這讓他們交流起來方便了很多。卡瓦奇也非常欣賞王育的笛子演奏,她也就中國音樂,向王育提出了許多問題,王育一一做了解答。就這樣,他們不斷地交流,并且越來越有默契。偶爾的眼神交匯,都會引得兩個年輕人一陣臉紅。仿佛心有靈犀,仿佛前身注定,最后兩個年輕人互留了電話,方便以后聯系。 首場演出終于開始了。 那天晚上,劇院里座無虛席,人頭攢動。演出過程中,人們不停地歡呼,掌聲雷動。特別是中國歌舞團演出的大型協奏曲《唇邊的愛》,既歡快熱烈,又愛意綿綿,很受對愛情充滿向往的印度人的喜歡。最后演出的是印度方面的大型歌舞劇《阿育王》,報幕員特別說明,由中方笛子演奏員王育擔任笛子演奏。 《阿育王》開始了,全場鴉雀無聲。舞臺上,演員們盡情展示著,舞蹈著,整場歌舞美輪美奐。站在臺邊吹奏笛子的王育,將整個身心融入笛聲中。他緊盯著臺上不停旋轉的阿育王和卡瓦奇,看著看著,阿育王竟變成了自己。只見在山林的溪水邊,自己和卡瓦奇公主不停地追逐著,嬉戲著;突然一陣狂風,掀起漫天風沙,卡瓦奇不見了。緊接著,王育聽見戰馬嘶鳴,喊殺陣陣。只見阿育王手持帶血的寶劍,不停地揮動著,砍殺著…… 演出終于結束了。舞臺中央,只見阿育王和卡瓦奇緊緊相擁,其他人圍在他們的身旁…… 演出非常成功,王育也獲得了卡瓦奇的友情。 回國后,王育邊學習印度語,邊與卡瓦奇在網絡上交流。雙方不僅語言得到了提升,而且交流越來越廣泛。音樂,舞蹈,生活,他們無所不談,就這樣,兩個跨國的年青人相愛了。 一年以后,王育接到了一條來自印度的短信: 請與明天上午十點去上海虹橋機場接我。 卡瓦奇   2011年5月18日   +10我喜歡

成功不是屬于天才的,而是屬于能夠持久努力的人。   很多人認為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可是,事實上,贏在起跑點并不能保障什么,最后的勝利才是勝利。   這個世界不會以一時的成功來論英雄,也不會以偶然的一次失誤來判輸贏。人若沒有持久的表現,往往很難被肯定;被肯定的人,也很難在一時被推翻。   有些人在某些場合中,表現突出,但是日后卻沒有持久的表現,反而如曇花般的消失了。例如某些文學獎的得主中,有許多才華洋溢的年輕作家,得到評審的青睞,獲得一致的肯定,認為將來必是文學界不可多得的奇葩,結果是年輕的作家往往經不起歲月的摧折,或者是創作這條路過于孤獨,能夠堅持到底的人,不一定是當初文學獎獲獎的那一位。   也有些具獨特才華的優秀的年輕人,很早就表現出不凡的才能,但是過多掌聲肯定,反而讓他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日后,表現平平,反而是那些剛開始表現不是特別起眼的人,因為持久的努力,卻創造了自己的成功本錢。   人生其實是公平的,你愿意付出多少,它就回報你多少,人生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中間的勝負輸贏,你其實不必太在意。(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因為,贏在終點才是贏。 +10我喜歡

arrow
arrow

    i64h2y2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